“運輸的問題兒子倒是想過,咱們大明朝太大,不可能一瞬間就鋪滿全部州縣府衙的供銷社,所以兒子感覺,應該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,比如長江沿岸,用水路運輸,代替緩慢的陸路運輸,等到買賣做起來了,朝廷有錢了,可以用水泥修建馳道,這些馳道四通八達,馬車就算是在上面日行千里,也不為過呀……”
“嘿!爹有些時候,真想掰開你的小腦袋瓜子看看,這到底是怎么長的,真他娘的聰明!”
朱元璋為成功轉移話題,拿著小本兒開始奮筆疾書。
“但是這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,是不是顯得咱們大明朝廷一碗水端不平???”
朱標嘆了口氣,起身給自己和朱元璋倒了一碗熱茶。
“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,大明的地盤太大,如果短時間內全部照顧到,前期投入的銀錢太多,一定會拖垮朝廷財政的,只有拿出得天獨厚的地方,先試一試,成功之后,再帶動其他地方,而且這要想富先修路,不修好馳道,鄉(xiāng)間的好東西都運不出來,咱們用什么做買賣呀?”
朱元璋點了點頭,一本正經的說道。
“這事兒咱看行!明天可以讓文忠,天德,鼎臣,還有你的老師宋濂,一起來商量商量?!?br>
“還有,剛才咱問你的,你還沒說呢!”
老朱調笑地看了一眼朱標。
朱標有點為難,他能想到的無非也就是高薪養(yǎng)廉之類,但是他又深深的清楚,欲壑難平,如果貿然開了這個口子,還不知道是好事壞事,雖然他心里已經打定主意,官員的俸祿一定要提升,但是最起碼,朱元璋在位期間,他是不想動的,因為有些時候,老皇帝刻薄寡恩,對于新皇帝來說,確實不是什么壞事兒。
“爹,兒子實在是想不出來什么好辦法,要不您提點提點……”
朱標服軟,可謂是毫無壓力,反正是自家老爹,承認自己不行還能怎樣?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