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,內(nèi)閣空額已久,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,一直未曾增補,如今,太子殿下即將出閣,吾等內(nèi)閣大臣,又肩負為東宮講授課程之責(zé),事多繁重,朝中便有不少大臣,提出要增補閣臣?!?br>
話到此處,王翺默契的往后退了一步。
于是,王文順理成章的將話頭接過來,繼續(xù)道。
”陛下,太上皇如今既歸,一眾迎歸有功之臣,自當升賞,但是在吏部部議的時候,對于該如何升賞,卻產(chǎn)生了爭議?!?br>
“依臣之意,使團此行,朱鑒,羅綺,李實三人功居首位,可視功授勛衛(wèi),準蔭子入國子監(jiān),杜寧,李賢等人亦有功,但僅賜予財帛賞賜即可。”
“但是,部議之時,有不少人認為,使團之功并非武功,所以授勛衛(wèi)不當,應(yīng)當擢升官品,以做酬功?!?br>
“而且……”
王文話到此處,看來王翺一眼,于是,這位首輔大人,立刻從袖中又拿出了幾份奏章,遞了上去,道。
“陛下,這是吏科給事中王鉉呈遞的奏本,他在此奏當中,盛贊朱鑒甘愿身赴險境,數(shù)入瓦剌,對迎復(fù)太上皇有大功,并舉薦他入閣參贊機務(wù)。”
“和這道奏本一同呈遞上來的,還有其他幾個御史以及吏部官員的奏疏,他們舉薦的人各有不同,但大都是希望,陛下能夠簡拔這次迎復(fù)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入閣的?!?br>
有了這兩人的解釋,朱祁鈺大致的翻了翻遞上來的奏本,心中也便有了數(shù)。
與此同時,他留意到,王文最開始呈遞上來的那份,關(guān)于使團眾人升賞的奏疏,依舊是以授勛加賞賜為主。
可以看出來,雖然部議上產(chǎn)生了爭執(zhí),但是,這位大冢宰,最終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。
沉吟片刻,朱祁鈺開口問道。
“九皋先生,你是內(nèi)閣首輔,這些舉薦的人當中,你覺得何人適合入閣?”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