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35年,美國人柯爾特將左輪手槍的槍管與槍膛分離,只保留1個槍管,使用機械傳動和發(fā)射,使左輪手槍的射速大大提高。
在美國西部拓荒運動、美墨戰(zhàn)爭中,美國人使用左輪手槍對付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,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。
這種左輪手槍結(jié)構(gòu)簡單,但射程、精度有限,適合近戰(zhàn)。革命軍為營以上軍官配備了左輪手槍,因騎兵經(jīng)常執(zhí)行突擊任務(wù),亦擇其精銳配備左輪手槍。
在左輪手槍的打擊下,突出在前的湘軍騎兵接連倒下。湘軍傷亡慘重,官兵膽寒,大都逡巡不前,只有幾十騎最英勇的騎手穿過槍林彈雨,與革命軍短兵相接,卻已是強弩之末。
陳玉成是個軍事天才,在指揮、練兵、戰(zhàn)陣等各個方面無師自通。論白刃戰(zhàn),廣西守備師騎兵亦是好手。他們子彈打光,干脆抽出腰刀,與湘軍騎兵比試馬上功夫。
正在拆除木樁的革命軍,經(jīng)過騎兵連爭取時間,也騰出手來反擊。王錱見勢不對,只得下令撤退。陳玉成不依不饒,率軍追擊。
王錱則親自斷后,且戰(zhàn)且退。直到湘軍后隊過來接應(yīng),使用劈山炮阻擊革命軍,陳玉成才停止追擊,收隊返回。
1場遭遇戰(zhàn),來得快,結(jié)束得也快。
王錱覺得陳玉成尚未成年,卻已儼如大將,不禁大為感嘆,覺得己不如人。
陳玉成見王錱帶頭沖鋒,卻毫發(fā)無損,所部紀律嚴明,即便是撤退亦陣法不亂,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。
革命軍這邊,李秀成審問過俘虜,得知王錱集合大隊兵馬,來勢洶洶。而湘江上的木樁1時難以清除,再往下游,說不定還會有木樁攔江。
于是,他下令乘夜棄船上岸,與陳玉成合兵1處,走官道進軍衡陽。
從祁陽縣往北,溯祁水至永隆鎮(zhèn),有1條東西方向的官道。這條官通郵驛,迤邐于山谷間,經(jīng)大營鎮(zhèn)、祁東、排山,可直抵衡陽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