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一句‘小李三兒搞一言堂’,就能讓多少人都坐不住呢?
再往深遠點說。
明末的這些朝堂諸公,大哥們大佬們,按說,都是飽經(jīng)風浪,始終處在權(quán)利中樞,政治手段就算不高明,卻想來也都是好手。
可為什么,就是搞不過后金韃子呢?
窺一斑可見全豹啊。
大明沉重的腳步一路走到此時,便是那些看似風光的大佬們,又怎能事事都心想事成?
文師爺雖也有處理這種事情的手段,不過李春來此時也很了解他了,眼光太小,野心不夠,太單薄了,遠不如讓他干點他擅長的工作。
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。
畢竟,文師爺就是吃的這碗飯,如果真有什么經(jīng)天緯地之才,要么早已經(jīng)撲街,要么自己早就自立門戶了。
讓這廝先去平穩(wěn)著這件事的節(jié)奏,李春來則是帶人來到了東大牢。
他要過去跟孫乾這廝好好聊聊。
同時,在面子上,還能做出要急速審問這些倒霉蛋的樣子,給那幫豪強些壓力。
……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